第四章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复制链接]
查看4076 | 回复0 | 2022-11-7 19: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属地 中国安徽合肥
第四章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华东师大2019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2年研;南航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
答: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理解: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②狭义上的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剩余性社会福利[湘潭大学2017年研;武汉科大2014年研;社科院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剩余性的社会福利又称残补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介入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就剩余性社会福利而言,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

3社会工作价值[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4接纳[厦门大学2021年研;华东理工2019年研;河北大学2018年研;北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
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5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①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②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③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④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⑥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二、简答题
1社会福利的二分法对社会福利是怎样分类的?[华中农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积极的社会福利[名词解释,华中师大2019年研;河北大学2017年研]
(2)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名词解释,南航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福利的二分法对社会福利的分类为:
(1)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威伦斯基将社会福利分为两类:
①剩余性的社会福利,又称残补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介入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就剩余性社会福利而言,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②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上述社会福利的两种分类法不仅表明社会福利的结构,也体现出了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与干预范围的大小。就剩余性社会福利而言,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但就制度性社会福利来说,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2)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
①积极的福利,指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其目标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增进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②消极的福利,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侮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各国当代社会福利改革的经验来看,其中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将过去为边缘人群提供的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将福利与个人就业和价值等充分联系在一起,减少因接受福利带来的负面的心理影响,努力促进福利接受者的社会融合。
(3)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①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动者。
②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的关系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考虑点,也是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国家与私人部门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河北大学2018年研;人大2016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性。[扬州大学2018年研]
(2)举例说明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山东大学2015年研]
(3)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首都经贸2015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之一。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①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③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②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③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④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①普惠主义的福利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②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
③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一是保证社会公平;二是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3社会福利的三种模式。[华中农大2013年研]
相关试题:
(1)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名词解释,青岛大学2017年研]
(2)简述社会福利模式。[南京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1)普惠主义福利模式
在这种福利模式下,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公众与政党对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认受性比较高。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2)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在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以基本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就业。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其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方面,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为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同时也在一些领域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这种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即保证社会公平、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4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中山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工作的基础价值观。[人大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来指导和支撑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的理念和判断,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对服务对象,要尊重其隐私,要充分相信服务对象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并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要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他们,将他们视为合作伙伴,确立与服务对象的民主工作关系。
(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要敬业并坚持专业的立场,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不断学习和充实专业理论、技巧和知识。作为专业共同体的一分子,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促进专业的发展,并坚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应维护服务机构的政策、立场和管理规则,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尽力做到公正合理地处理个人与机构的关系,尽量避免在外对服务机构进行批评。在机构管理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有权对服务机构的运作、服务模式、人员管理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有义务帮助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不断提高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不断改进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进总的社会福利水平。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公平正义原则,对最不利的弱势人群的需要给予优先满足。社会工作者在推行社会政策和提供社会服务过程时,要坚持效率与平等兼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的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前途和远景始终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相信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愿意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专业实践和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于为满足社会人认可的需求改变中,同时,也在实现其对社会的价值。

5简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安师大2018年研;南航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怎样理解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华南农大2016年研]
(2)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哪些方面?[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敬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该专业的性质、信誉和科学精神,而且涉及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案主、机构和社会的关系原则。有了敬业精神,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价值就会由此衍生出来。(2)接纳
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3)自决
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发生替案主决定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案主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①案主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案主绝对无害。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案主的自决权,就是尊重案主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案主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4)个别化
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理念和方法。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5)尊敬人
在社会工作文献中,“尊敬人”有时被当作社会的高级价值,有时被当作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作为社会的高级价值,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社会工作的三种价值,即个别化、自决和接纳都是和尊敬人有关的,事实上它们是从尊敬人这个基本价值推导出来的。

6怎样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的“自决”原则?[华中农大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对案主自决的理解。[华中师大2019年研]
(2)案主自决[名词解释,武大2015年研]
答:自决即自我决定,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指导助人过程,而不是指导案主”是对这一原则的经常性诠释。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探索可能的决定及意义,而不是描述其最终的选择。
(1)案主自决原则
①案主有自由作出他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权利与需要。
②这种自由的权利受到案主的能力、法律和权威、成文的社区条例及机构功能等的限制。
③个案工作者有责任在理论和实务上尊重这种权利,避免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冲突,并积极地帮助案主实现这种权利。
(2)案主自决的前提条件
①案主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案主绝对无害。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案主的自决权,就是尊重案主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案主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3)社会工作者的做法
社会工作者应当秉持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每个人都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即便社会脆弱群体的人员也不例外。即使案主有逃避、放弃或推卸“自我决定”的趋向(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社会工作者亦应以容忍的态度鼓励他产生自决的能力,引导案主参与对问题的剖析以至改善的整个过程,工作者只是从旁提示、劝导与协助。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培养案主的独立性,不致养成案主的依赖心理。
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案主学习自我指引、自我决定的技巧。案主受专业助人者的帮助而实现的社会功能的改变也会消退,除非他为一直保持这种改变做好了准备。从可能性上来讲,案主可以做好准备,成功地处理将来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困难,投身到自我指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而无需回到社会工作者或机构那里寻求其他的帮助。
从理想的状态来说,案主在同社会工作者互动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及将来的其他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案主同社会工作者的互动可以为其将来作好准备。而这种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案主去辨认和利用其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非正式资源和自然的助人者,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单位、联谊组织等。

7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及意义。[浙江师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青岛大学2019年研]
(2)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有哪些层次?[湘潭大学2016年研]
(3)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拟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
①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整个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在一定程度上,正义、诚信、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十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②专业价值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③专业伦理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法典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具体的专业伦理法典,中国社会工作者可以参考使用。
a.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第一,适当性。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持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能力和身份上的高标准。
第二,能力和专业发展。社会工作者努力争取和保持在专业实践和专业表现中的精通地位。
第三,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服务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义务。
第四,诚实。社会工作者应该按照专业诚实的最高标准行动。
第五,学问和研究。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由学者质询的惯例来指导。
b.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第一,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对当事人负责。
第二,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自我决定权利。
第三,秘密和隐私。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并且要保守在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信息和秘密。
第四,费用。当设定费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比较是公平的、合理的、考虑周到的和相称的。
c.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第一,尊重、公平和礼貌。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
第二,处理同事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d.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雇用组织做出的承诺。
e.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第一,维持专业正直。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和推进本专业的价值、伦理、知识和使命。
第二,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本专业在使一般大众接受社区服务方面更加方便和可行。
第三,发展知识。社会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在专业实践中鉴定、发展和完全使用知识的责任。
f.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促进普遍福利。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的普遍福利的增长。
④操作守则
操作守则是在更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工作价值,是在各个层面上的价值理念的具体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操作守则更多地体现为价值、知识和技术的统一。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就是通过三者一体关系来完成的。在这里,价值是指导,知识是基础,技术是手段,三者都融合进统一的操作守则之中。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①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
③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不是一套空洞的伦理规定,而是对专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警示,它对维护专业形象、改善专业活动效果和保护受助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护和推动专业的发展,以及改善总体的社会福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论述题
1试述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1)社会福利模式基本决定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水平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来看,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与地区,其社会福利制度也就越发达,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也越高。社会福利理念、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2)从社会福利的三种基本模式来分析其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在国家收入再分配水平、福利津贴种类与水平以及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准和内容等方面,以上三种模式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现出其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等相对应的特点。
①普惠主义福利模式
在这种福利模式下,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公众与政党对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认受性比较高。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②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在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以基本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就业。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其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2请结合当前的社会工作实践,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解。[首都经贸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结合你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的经历,谈谈你对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的认识。[华中农大2017年研]
(2)社会工作专业化[名词解释,清华大学2016年研]
答:(1)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解社
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的专业发展;②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先的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机制发生了变化,不能继续圆满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原先的福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的同时,有必要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包揽一切,“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福利社会办”成为趋势,政府将只限于管理一些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事务。
②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过去的情况是“企业办社会”,即企事业单位把职工的生活福利全包下来,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十分不利。企业迫切要求将原先承担的社会福利与服务项目向社会转移。
③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目前在中国,核心家庭已占普遍地位。这种家庭结构使得家庭难以担负起赡老抚幼的责任,因而需要发展社会化的福利事业与服务项目。
④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传统或流动较小的社会,邻里之间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邻里关系迅速衰退,使得人们对专业社会服务变得更加需要。
(3)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就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而言,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变得更加迫切。当前我国社会弱势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人:①失业人员;②老人、儿童及残疾人;③城乡贫困人口;④进城农民工。随着中国的入世,金融危机的冲击,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突出,加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农民工人数将进一步上升。但由于城市就业竞争加剧,更多的农民工将面临失业。农村老人、贫困家庭、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对社会支持的要求会更迫切。
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使得社会工作的任务变得异常繁重。贫穷救助问题、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服务工作、老年福利服务工作、进城农民的福利服务工作、城乡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工作等,所有这些,仅仅依靠传统的以行政手段推进的社会工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来解决。
(4)社会需要促进了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得以恢复、重建后,有关社会工作的课程开始成为社会学系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国内很多高校也在本科、专科、中专等不同层次上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或专业培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快速推进,社会工作相关制度的建设迅速展开。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结合实际情况在发展社会工作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如“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
(5)社会工作专业化由于适应了市场经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中国必将获得迅猛发展。但也应看到,目前该专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各界甚至至今还对该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对专业社会工作与通俗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区分不清,相关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这些无疑又制约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对此,应当通过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对该专业的特点、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专业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应当加强专业基本素质的建设,全国应当有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规范。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毕业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3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武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处理伦理问题的原则。[简答题,华南农大2017年研]
(2)请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谈谈如何处理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首都经贸2017年研]
(3)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以及伦理解决原则。[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1)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又称伦理困境,主要是指由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导致的伦理决定困难,它也是价值观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个体与群体、个别与一般、革新(或变迁)与传统之间冲突的具体体现。
(2)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密问题。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而在实践中,这一原则有时并不容易把握。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作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从而避免出现任何伦理错误和失误。
②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内部成员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如何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常常使社会工作者陷入困境。
③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社会工作是一个价值主导的专业和职业,有很强的价值关怀,社会工作者也主动地将一系列价值观运用于助人的实践中,从而影响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能力,最终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然而,社会工作也是一种科学实践,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可信的证据来实施服务计划。因此,社会工作者还应强调方法与资料等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个人主观上的判断,并多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与诉求,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选择。
④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的公民,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需要通过一定渠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由于职业上的要求与限制,社会工作者有时很难兼顾工作与个人的利益,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尽可能减少二者带来的冲突导致的不利影响和后果。
⑤自我决定问题。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尽力鼓励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目的是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服务对象在自助中成长和变化。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社会工作者却要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由于生理、心理和其他原因,他们可能没有能力作决定,难以对自身的处境作出清晰的判断,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尽管如此,社会工作者还是要尽可能避免为服务对象作伦理决定,如果实在不能避免此种情形,社会工作者则需要与伦理专家和同事等咨询、商议,集体作出一个适当的伦理决定,以避免出现负面后果和风险。
(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
①保护生命原则。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保护生命原则高于其他所有伦理原则,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保护受助者的生命,也包括保护其他人的生命。
②差别平等原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既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又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在助人过程中充分把握好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③自由自主原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充分保障服务对象的自由和自主,促进民主的专业关系的发展,从而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动性和参与能力,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④最小伤害原则。社会工作者在作伦理决定和提供服务中要尽力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不受侵害,要最大可能地减少甚至预防伦理决定和服务可能对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和精神造成的伤害,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⑤生命质量原则。社会工作者要本着通过专业服务来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的精神,在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个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和政策干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福祉,促进服务对象生活水平和社会融入程度的提高。
⑥隐私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一旦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就要在提供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遵守保护受助者个人隐私和有关信息的承诺,绝不能轻易泄露服务对象的私人信息以及同服务相关的隐秘信息,以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权益。
⑦真诚原则。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要坦诚对待服务对象,适当地做到向服务对象呈现自我,以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4你认为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武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请根据社会工作相关原理,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出:你认为社会工作者所需的“专业能力”应包括哪些?原因是什么?[中山大学2018年研]
(2)社工核心能力要求。[简答题,华南农大2017年研]答: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
(1)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是帮助社会上有需要、有困难的人群的工作。虽然助人是一种职业责任,但是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有牢固的价值观,主要包括:①人类共同意识;②帮助社会弱者;③乐观看待变迁;④追求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②文化知识。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多数是困难群体、贫弱群体和边缘群体,他们可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设法理解他们的文化,就要具备所要服务的族群的文化知识。
③心理素质。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④政策知识。社会工作者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解决与政策相关的问题,就必须熟悉政策,包括理解社会政策的指导思想,熟悉某些政策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政策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
⑤技术知识。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达到助人目的,就必须掌握多种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3)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社会工作是实务型的工作,它以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联结起来,利用多种资源去实现助人目标,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较强的能力,以下几种能力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
①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与人一起工作,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建立关系的能力。
②促进和使能的能力。服务对象因本身技能的问题或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而深陷不利处境,社会工作者要有能力把他们从不利处境中解脱出来,即需要有促进和使能的能力,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生活机会。
③评估和计划的能力。面对服务对象的特定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对问题进行预估,了解问题的现状和性质,确认并分析所遇问题可能给服务对象带来的风险与伤害,制订计划,动员和合理分配资源,与服务对象一起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问题评估、服务计划的能力。
④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社会工作者的核心工作是向服务对象提供适当的服务,服务提供能力是其基本的能力。
⑤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社会工作者是依靠组织化的运作来实现助人目标的,要能够合理配置组织资源,有效地输送社会福利资源,监督这一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效地促进服务任务的完成。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⑥发展专业的能力。社会工作者不是一般的服务提供者,而是运用专业方法助人并促进社会和谐及社会公平正义的专业力量。除了直接的助人活动外,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去宣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总结服务经验,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注意:①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限制内部学习交流。欢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欢迎将想要看的内容,告诉我们,或将你所知道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②本文为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贡献值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